遮阳知识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遮阳知识

国内建筑隔热技术发展状况

发布时间:2021-04-14 19:08:42 浏览:

    对于建筑隔热技术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海南热带地区,夏季十分炎热,室内的温度高,如果没做好建筑遮阳隔热,那么对于居住在此的人们来说将是一场灾难,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国内常用的建筑遮阳隔热技术给大家分享一下


1墙体保温隔热技术

    我国墙体保温隔热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市场前景还未被大多数企业所认识,企业参与较少。受制于材料、关键助剂、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初期工作主要集中于外墙内保温。近十多年来,在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基础上,我国也逐渐认识到外墙外保温隔热技术的优点,加强了外墙外保温隔热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由于政策导向的作用,一批有战略眼光的企业也以多种方式参与外墙保温隔热材料配方技术和施工技术的研究,国内也由此涌现了EPS板外墙外保温隔热体系、EPS颗粒保温浆粒外墙外保温隔热体系、EPS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隔热体系等多种保温隔热技术。与此同时新型建筑墙材也孕育而生,如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空心砖、蒸压粉煤灰砖、灰砂砖等等

国内建筑隔热技术发展状况(图1)

2窗户隔热技术

我国传统建筑中,绝大多数采用木窗,窗户保温隔热性能好,随着西方现代建筑技术的引入,以及为了保护森林限制木材采伐,木窗使用比例已逐渐减小。在20~30年前推行以钢代木时期,钢窗曾为市场主导产品,由于钢窗热工性能很差,既不保温又不隔热,且不易形成复杂断面。因此,在建筑中的应用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铝合金窗和塑料窗在国内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铝合金窗户产业已拥有较先进的生产技术,铝合金断热桥技术的应用,解决了铝合金窗传热系数大的问

单层玻璃时期:尽管采光、防风性能良好,但保温隔热性能差,散热快,导致室内热环境差;中空玻璃窗时期:利用两块玻璃之间的空气间层,提高窗户的热阻,改善了窗户的保温性能;镀膜玻璃阶段:采用镀膜玻璃进一步改善了窗户的保温隔热性能,由于成本较高,目前尚未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目前,我国建筑外窗的应用有如下特点:

①铝合金窗市场占有率为50%~60%;

②塑钢窗在北方地区市场占有率达50%,全国市场平均占有率20%,而在华南广东地区约5%;③优质中空玻璃使用率很低,普遍采用过渡型中低档的手工装配式双层玻璃,窗户的热工性能较差,窗的开启形式最多的是左右推拉窗、外平开窗,外窗普遍缺乏遮阳设计;

④窗户设计应用主要还是基本窗,卷帘窗、百叶窗等配套功能的附件窗具应用还很少,外窗自身的形式存在缺陷。

国内建筑隔热技术发展状况(图2)

3屋面蒸发隔热技术

国内对于多孔材料屋面蒸发隔热的研究开展得不多。杨红霞在2007723日至85日期间,对陶粒湿屋面蒸发隔热进行了实验测试,对试验房和对比房室内外空气温度和各表面温度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由于陶粒的铺设,不仅使陶粒湿屋面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舒适性提高了,即陶粒湿屋面夏季具有明显的隔热降温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减小夏季作用在屋面防水层上的温度振幅,延缓防水层的老化、延长使用寿命,减缓城市排污系统的压力,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重庆大学卢军对含湿多孔介质内部的传热传质过程及其热湿传递特性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一维热湿迁移过程方程组,通过特征函数法解出多孔介质内部温度、湿度分布,由测试值作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得到含湿多孔材料的热湿特性参数值。卢军通过分析含盐多孔材料表面与空气间的湿交换过程,建立表面湿交换率公式,进一步提出加强含盐多孔材料湿调节能力的方法。孟庆林教授对含湿砂层的被动蒸发冷却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研究了含湿砂层蒸发过程的温度波衰减,获得了含湿砂层常温工况下的蓄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该指标可用于含湿砂层的构造体系衰减度计算。刘才丰等人对传统架空屋面上吸湿材料的蒸发冷却特性进行了测试研究,该材料以氯化钙为掺和料,水泥作为黏结剂,膨胀珍珠岩作为骨料复合而成,蒸发层厚度100mm。通过测试表明:该蒸发冷却屋面内表面温度和室内空气平均温度值分别比对比测试的普通通风屋面低0.53℃和0.49℃。华中科技大学刘伟等人对多孔介质土壤和砂床蒸发特性进行了数值和实验研究,提出了“多场-相变-扩散”热湿迁移模型,对多孔介质热湿传递机理研究做出了较大贡献,但由于所采用多孔介质为一般种植土壤和砂子,其研究对象在屋面蒸发隔热的适用性受到一定限制。

4太阳能利用与建筑隔热技术

国内对于太阳能技术的研究进展也比较迅速,自1977年甘肃民勤第一栋被动式太阳能房建成以来,1995年全国的太阳能房建筑面积已经达到了740万平方米。同时太阳能分体式利用装置的开发研究也成为其技术研究的重点,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我国的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太阳能制冷及空调技术也获得了较大的突破,取得了较大的技术进步。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缺乏建筑及太阳能一体化的技术应用模式和系统产品,缺乏系统的太阳能建筑构造模式,没有形成成熟的太阳能与建筑的组合创新应用模式,使其在建筑中的应用始终处于简单化、概念化的模式,其运行经济性、投资造价成本和技术可靠性均受到了挑战和怀疑。

国内建筑隔热技术发展状况(图3)

5自然通风隔热与景观营造技术

国内常采用的几种形式,包括如改善地表结构加大绿化面积、利用瀑布景观形式改善建筑外环境、建筑物表面种植攀岩植物、建筑底部营建通风廊、改善屋面构造模式等。对于炎热季节,采用以上几种营造技术不仅可以形成城市靓丽的室外景观,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室外热环境,改善建筑区域空气质量。


Copyright © 2012-2018海南布斯智能遮阳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19004568号-4

搜索